去年以来,广州超300家中小微企业通过破产前调解机制“获救”
时间:2024-12-27 15:20:45 出处:热点阅读(143)
4月17日上午,获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,去年以来通报广州法院破产重整、广州过破AG超玩会入口和解工作情况,超家产前并发布“发挥破产重整、微企和解功能,业通优化营商环境”典型案例。调解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,机制自广州破产法庭成立以来,获救通过破产重整、去年以来和解机制化解债务166.53亿元,广州过破盘活房屋、超家产前土地121.79万平方米,微企安置职工1300余人,业通AG超玩会入口帮助84家困境企业恢复生机活力,调解相关案例获得30余次荣誉表彰。
完善中小微企业救治配套机制
提升重整效率和成功率
近年来,广州法院率先建立破产前综合服务机制,及早识别企业陷入困境原因,提早挽救有价值的企业,快速清算无生命力企业,并探索建立破产预警机制,为企业提供危机早期预警信号和专业咨询机会,提前参与危机化解。
广州法院建立公益管理人工作机制,公益管理人累计为市场主体提供居中调解、预重整、申请材料准备等各类服务28次。搭建全国首个困境企业“智援”平台,为企业提供困境诊断、咨询调解等智能化、专业化的线上破产前综合服务。法院通过精简审理流程、缩短简易重整审理周期等,解决普通重整程序中费用高、耗时长以及融资难等难题;法院允许主要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选定管理人,重大案件采取竞争方式选任管理人,提高管理人与重整、和解案件匹配度。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重整效率和成功率。
在某上市公司重整案中,经过预重整程序,该企业重整计划仅用时43天即获批准,公司恢复持续经营;在某旅行社、某医药公司重整案中积极适用简易重整程序,于裁定重整当日即批准重整计划,迅速化解债务风险;某运动时尚产业公司重整案协商选任管理人,入选最高人民法院“人民法院实施破产法律制度,优化营商环境”十大典型案例。
2023年以来超300家中小微企业
通过破产前调解机制“获救”
为了完善中小微企业救治配套机制,广州法院通过加强中小微企业破产前调解与和解、构建简易破产程序等举措,进一步压降办理时间和成本,维护职工、债权人、经营者等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。
同时,建立全流程破产调解机制,灵活适用破产和解制度,积极开展中小微企业破产前调解,在破产程序中积极引导利害关系人与债权人达成和解,有效实现保市场主体存续、保企业职工就业。2023年以来,通过破产前调解机制帮助304家中小微企业实现及早挽救。
优化中小微企业重整实践,简化中小微企业重整识别标准,鼓励债务人自行经营和管理事务,有效提高重整成功率。
深化府院协调联动
凝聚纾困合力
据悉,广州法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实质性运作,先后与十五部门会签十份破产事务便利化改革文件,助力企业重整、和解。并且通过简化管理人办事流程,保障重整、和解程序高效进行。积极支持企业重整复权,鼓励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高效参与重整程序,营造便利于企业重整救治的法治氛围。
广州法院还与相关单位明确重整后企业的工商、税务、金融信用修复路径,简化信用修复手续,保障企业持续经营,一批重整企业顺利实现工商、税务、金融信用修复。
在全国率先实现破产信息公示共享,目前已向“信用广州”网共享破产信息3512条,助力重整企业后续开展融资、招投标等经营活动。
上线全国首个破产重整“智融”平台
27家重整企业匹配到投资人
广州法院建立了智慧破产一体化信息平台,提供破产信息线上查询、涉税事务线上办理等便利服务,以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破产审判质效。联合有关企业及金融机构、产权交易机构搭建破产重整平台,在破产企业与投资方之间建立起高效精准的线上对接渠道,破解破产财产处置、重整投资人招募、重整企业融资等难题。
自平台上线以来,累计发布资产处置及重整投资人招募信息10799条,引发投资人关注1842.69万余次,27家重整企业通过“智融”平台匹配到投资人。某重型装备公司通过平台招募到投资人,引入3.51亿元投资款,化解5.1亿元债务。智慧破产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经验获《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(2022)》刊载并向全国推广。
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聚焦破产重整、和解案件。记者了解到,典型案例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,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;集中体现破产法的拯救功能,通过市场化法治化途径挽救困境企业;建立简易重整和解规则,引导企业获得“早救”“真救”。不少案例深度应用智慧破产一体化平台,全方位提升办理破产质效。
南方网、粤学习记者 黄小殷
通讯员 谢君源 年亚 张静怡 崔馨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