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4-12-26 23:08:11 出处:探索阅读(143)
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元根村,盘活一个地处中高山地区的干旱少数民族村落,地理位置偏远。村资AG超玩会
2020年,源当经村级建制调整改革,好技该村与同为栗子坪彝族乡的盘活公益村合并,成为今日的干旱元根村。这一年,村资也是源当驻村农技员王春涛在此开展帮扶工作的第5个年头。
王春涛(右)和村民交流辣椒种植技术
王春涛(上左二)向群众宣传国家方针政策
要“盘活”这样一个基础设施落后、好技产业基础薄弱的盘活村落,困难可以想见。干旱“五年前,村资我作为科技特派员兼元根村驻村农技员来到这里时,源当就想过这条路不好走。好技但是有国家政策的支持,有这么多的帮扶力量,我有信心发挥我的专长,为元根村顺利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五年后,AG超玩会元根村依靠着绿水青山发展了核桃、花椒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350亩,林下套种短平快蔬菜、魔芋、芋头面积达312亩,实现产值350万元。
找出路
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
11月18日上午,王春涛又来到元根村,这段时间正值重楼上市销售季,他放心不下,来查看一二。
“重楼是个好东西,浑身都是宝,不仅能销售根茎、种子,还能销售苗子,从8月份开始采收,一直到第二年初才结束,真的是个‘聚宝盆’。”王春涛边走边说。
海拔1600米的元根村,进进出出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他们明白了,原来绿水青山真的能变成“金山银山”。
“王老师,听说你来了,正好我有一些重楼病虫害防治的问题想要请教你,快坐下来喝口水。”匆忙从山上赶过来的村民支福华说,这几年,靠着发展庭院经济种植重楼,他尝到了这5分地带来的甜头。
支福华曾因病致贫,如今56岁的他,没想到既能脱贫还能增收。在这期间,元根村驻村干部们为其量身定制了脱贫计划,鼓励他发展高山蔬菜和养殖业,极大程度地利用可用耕地,让产业成为脱贫支柱。
“与其多说不如多看,在了解到支福华有继续增收致富的强烈愿望后,我便把他加入到参观学习的队伍中去。”王春涛说,组织村组干部、村民代表一同前往安顺场镇新场村等地学习,更加坚定了村民们发展重楼等特色中药材的信心。
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,支福华发展了5分地的重楼,王春涛为其提供技术指导。待到可以销售重楼时,王春涛又上门了。“重楼一般是栽种4年之后开始销售种子,但是支福华家情况特殊,我劝说他2年后开始少量卖苗,因为要像滚雪球一样把钱赚到包里,要不断扩大种植规模,这样才能长远。”
如今,支福华种植的重楼已为他带去了6万余元的收入,甚是可观。
在元根村,因种植中药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案例还有很多。元根村属于典型的干旱村落,地理环境因素可供农业产业多元化的选择不多。为了积极发挥驻村农技员的优势,王春涛通过多次考察调研后,大力鼓励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中药材。
如今,探索尝试仿野生种植中药材重楼、白芨等面积46亩,涉及36户115人。其中,创新利用营养钵种植铁皮石斛7600盆,在该县属首创,成为彝族困难群众的增收亮点。
“初到元根村时,这里的农业产业十分单一,村民以种植玉米、马铃薯等传统农作物为主,尽管已经发展了一些核桃、花椒等产业,但也因管护缺失没有效益。”王春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通过两个月的走访发现,该村各组的地理等条件都有差别,因地制宜十分重要。这时,魔芋种植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为了确认魔芋适合元根村发展,王春涛前往云南省富源县实地考察,引进产出高、见效快的魔芋种子,用于核桃、花椒林下套种。试种期间,他为了掌握第一手情况,直接住在村民家中,手把手教授村民栽培管理技术,成为大家的指导员。
在驻村工作的五年里,王春涛共引进并推广5个农业产业新品种,创新推广新技术7项。林下套种短平快蔬菜、魔芋、芋头面积达312亩,实现产值350万元,该村示范带动推广应用面达95.5%以上。
谋发展
发挥专业所长帮扶村民
驻村期间,王春涛还以“产业+科技扶贫”为突破口,配合做好元根村的精准扶贫工作。以元根村2、3、4组为重点,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建设,拟定庭园栽植中药材产业发展可行性实施方案,以点带面,采取8种模式发展种植、养殖、加工、服务、休闲等为核心的庭院经济,初步形成了“庭院+种植养殖”“庭院+电商”“庭院+农旅融合”三大模块,督促建成元根村独具特色的高山干果、蔬菜、中药材、生态围栏养殖畜禽等庭院经济示范户20多户。
同时,在产业技术扶贫帮困工作中,他积极调动群众积极性,特别是针对缺乏技术的困难户,通过主动集中培训30期次1300人次,关键农时季节开展集中培训25期次2000多人次,以及每年引进新品种10个以上、新技术4项,让元根村的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。
“从前,我们元根村产业结构单薄,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,还好有王老师的专业指导,不仅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,还让元根村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。”元根村党支部书记罗芳说。
在该村二组组长刘什古子心中依然能想起那些参加过的培训。
2016年5月,刚到元根村不久的王春涛就组织开展了“核桃+魔芋”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技术培训,50多位彝族同胞参加培训,为当地村民脱贫增收寻求路径;2016年5月,王春涛多方筹集争取扶贫资金1万元,为元根村组织新品种豌豆1400公斤,并组织发放给34户贫困户,在800亩核桃林下套种130多亩,当年实现收益;2020年7月,王春涛组织开展红嘴芋头种植管理技术培训,并协助驻村工作队将4吨复合肥无偿发放到30多户困难户手中……
相似的事情在元根村还有很多,这是王春涛驻村帮扶路上留下的印记,也是元根村产业逐渐强大起来的实例。
如今,王春涛依旧发挥着自己的专业所长,在技术指导村民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
本报记者 吴丹
上一篇: 俄方是否愿在乌克兰问题上妥协?普京最新回应→
下一篇: 炎炎夏日 防暑降温别走进“五大”误区